(一)作品内容需涵盖以下至少一项元素:
1.人机协同在生产制造、公共服务(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2.数字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权责划分、风险防控(如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性);
3.面向老年群体、残障群体等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适配性设计与服务优化;
4.“数字中国”战略下人机协同的智能社会新形态及政策支持体系、标准规范构建;
5.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职业技能需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数智化产品服务、人机协同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及其家庭支持政策含义;
7.“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下的社会治理路径探索;
8.数字时代“人机共生”的价值理念、文化内涵与社会认同构建等。
(二)作品形式
1.学术论文(侧重理论研究、实证分析,需符合学术规范);
2.实践案例(侧重具体场景的人机协同实践,需包含背景、实施过程、成效与反思);
3.书评/评论(针对人机协同相关书籍、政策文件或典型案例的深度解读与评论);
4.散文/诗歌(以文学视角展现人机协同对生活、社会的影响,传递人文思考);
5.新媒体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摄影、图像、短视频等形式,需配合文字说明)。
(三)作品要求
1.文字形式作品:统一为电子文档word文件格式。题目为3号黑体字,其余均为5号宋体字,1.5倍行距。正文中应注明作者和单位信息。学术论文类作品应遵循学术规范,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字数要求:学术论文6000-10000字,实践案例4000-6000字,书评/评论3000-5000字,散文/诗歌不限字数(需符合主题表达需求)。
2.新媒体作品:要求画质清晰、无水印。摄影或图像作品需为电子文档JPG格式,每幅图片规格原则上不小于3MB,以压缩包形式发送。短视频作品长度不超过5分钟,分辨率为720P及以上,需为MP4格式,以附件形式发送邮件。如视频文件超过50M,请将视频上传百度云盘并将分享日期设置为永久,将分享链接贴在邮件正文内。
3.投稿作品需为原创作品:投稿人需保证全部作者署名并享有投稿所涉及的所有文字、音视频、图片的知识产权,无任何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投稿论文需为非正式发表物、非其他项目或本系列活动既往所交文档,且同一主题或相似内容仅能以一种作品形式提交,投稿人需保证已获得所有作者同意。投稿作者需授权本征文活动组织者将其所投稿作品集结成册并进行必要的宣传。
4.投稿材料需包括邮件正文、附件作品、附件投稿声明(附件1),要求如下:
(1)投稿邮件正文应注明作品形式、作品题目、全部作者姓名、投稿人信息(姓名、所在单位、手机号、电子邮件、详细通讯地址),邮件和附件命名“2025年征文+作品形式类别编号+姓名”。
(2)本活动需要第一作者作为投稿人进行投稿,且以第一次投稿为准。本活动每人作为第一作者每种作品类型限投1篇/个,作为合作者参与投稿作品不限。每个作品作者人数不超过5人。
(3)请投稿人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表格信息并提交,请在投稿邮件正文中注明“投稿信息统计问卷星已提交”。